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员工工作 > 员工活动 > 正文

诚信征文展示

时间:2004-09-04 点击:
呼唤诚信

             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02行政管理 金绮晔

  曾几何时,诚实守信,童叟无欺成为中国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这些传统箴言,都体现了诚信是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诚信更是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是朋友伦理,君臣上下关系伦理的规范,亦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反映了一个团体的信用程度,更重要的是它影响到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前途与发展。商鞅变法,立本悬赏,并最终履行诺言以此建立诚信成功推行变法。红军部队对人民恪守诚信,不动百姓一针一线,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而国民党军队失信于民,民心涣散,因而哪怕武器装备精良仍然不能逃脱败北的惨局。历史证明,不讲诚信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诚信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诚信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诚信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
  随着社会现代化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现代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更多地成为一种公共交往,在这样的背景下,诚信显得更为重要。只有真诚的东西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和说服力,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那些虚假的东西,无论有多么华丽的外表,都是注定不能长久的,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任何企图用虚假的信息愚弄他人的做法,都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个在德国的中国职工的故事就是很好的反映了诚信在公共交往中的关键意义。这位职工虽然拥有博士头衔,但在德国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雇用他,理由很简单,因为有案记录他在乘公共汽车时三次逃票,这使他的诚信资本殆尽,最终为讲究诚信的德国社会所不容。
  然而在原本以“言必行,行必果”为传统美德的中华民族,在经济与社会高度发展的21世纪,中国人的诚信意识却正受到极大的冲击: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产品层出不穷,不守信用,不践成约,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民利益——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于是乎 ,你开始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跟团旅游要担心旅行社允诺的星级别宾馆是否会变成脏乱差的小旅馆,导游是否会光把自己往卖东西的店里带;找装修公司装修新房,不仅要担心公司是否会收了定金仍拖延开工,更要操心其装修质量是否合人意…….要把日子过踏实,你还得成为方方面面的专家:重阳节你要学会验证阳澄湖大闸蟹的“金毛银爪白肚皮”;中秋节,你得掰开月饼,学会辨认馅子是否隔年,菠萝馅是不是冬瓜冒充的;去修车,你必须认明修车铺会不会偷换你的好零件,会不会在换机油时以次充好……
商业交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际关系,这是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但同时也应该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人际关系。然而,现在你面临的一切人和一切物似乎有点万事皆假的感觉了。
  成都几所大学的的局域网和宣传拦上出现了“未按时还款的员工名单”,此举引起校园一片哗然。大家一致辞叫好的助学贷款,在蓉城却遭遇借款员工的“信用缺位”。西南财大将已毕业的96、97级欠款员工名单在校园公布。这次公布的五人名单是成都最早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一批学子,余额虽小,但员工离开学校后便无影无踪了。
  朱容基同志在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校时指出,一定要高起点,高水平地把国家会计学院办好,培养成千上万个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才,他题写的校训也就四个字——不做假账。
  为什么诚信会突然缺失,而我们如此迫切地呼唤诚信呢?在我看来,现在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实际上具有某种预言的性质。改革开放的20年,是人们尊重自身生命、财产和自由的意识复苏的时期,随着社会的逐渐富足就有了各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纷争。其实背后不过是个“利”字,但这依然是一促进步而不是倒退,我们常常说美国等国民诚信到比较傻的程度,但百年前美国人也并非如今这样有诚信。以前美国的汽车旅馆中,毛巾,茶杯乃至手纸的不翼而飞,几乎是家常便饭。在物质财富很丰裕后,这种盗窃细小财物的行为就少得多了。中国许多地方也是一样,像浙江温州曾经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现在地方经济和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自己就起来要讲究诚信,并且已经改造得与当年有了天壤之别,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衣食足然后知荣辱,仓禀实然后知礼节的意思吧!所以说诚信危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对于诚信危机的解决过程也是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
  如何呼唤诚信回归呢?为此,国家与政府付出了努力。2001年,政府发出了“要在社会加强信用意识”的号召;在全国政协上,多名委员提交了关于我国信用体制建设的提案;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是关于“我们还要不要诚信”的问题,高中毕业生们写出了不少发人深省的话;9月19日被定为我国的第一个“诚信日”;最近在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诚信被列入规范公民道德的“二十字“中……
  但诚信并不是光靠宣传号召即能呼唤回来的,诚信的维系更需要从广泛的社会舆论监督,健全的法制及严厉的监管三方面共同着手。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要从我做起,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自己的诚信人格。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能要求别人也同样做到。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以诚信要求自己,社会就成了诚信的社会。
  中国呼唤诚信,只有当诚信真正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才是真正轻松惬意,无忧无虑的;我们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小康社会。
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握紧诚信

                02法1 虞哲迪

  如果有人要你描述一下中国,我想有这样几句话必是你不假思索便能脱口而出的: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从他们的祖先那里继承了优良的传统美德,他们是勤劳智慧,诚实善良的。
  我之所以如此肯定,是有依据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便是从这样几句话开始的。起初我们是被动地被灌输这种观点的,但是又有哪个中国人不喜欢这样的描述呢?所以,从我们被动地接受它到真正地认同它不过一个短短的过程,很快,这种描述便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并常常被下意识地引用。
  长期以来,我们为着自己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礼仪之邦而骄傲着,为自己是诚实善良的中国人民而自豪着,却很少会这样问自己:这样的描述是否真的名副其实?即使心中偶有这样的疑虑,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些年,在每个人都为利益忙碌追逐着、沉浸在改革开放的狂潮所带来的财富剧增的欣喜中的这些年,似乎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顾暇这个问题,又似乎讨论这样的问题是虚渺的,浪费时间的,因为它似乎无益于我们更快更有效率地追求、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更多的人的做法是将心中偶发的疑虑打消或将其弃于一旁,仍然坚定不移地骄傲着,自豪着。
  然而,我们真的就能一直这样盲目地骄傲自豪下去吗?01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诚信”让不少有识之士暂时停下了他们匆忙前行的脚步,重新拾起了心中的疑虑。当他们用冷静的目光与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对视时,不禁吓了一跳:中国人引以为荣的传统美德——诚信,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攻击和伤害。
  近年来,从托福的分数到个人成绩单,小到个人资料,大到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公证,那些以诚信为前提的规则被我们的同胞们耍得一塌糊涂。由于这样的行为被频频发现,很多国家都对中国人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例如,有些大学在录取过员工时不得不增设更多的标准,以保证被录取的员工是“真材实料”。美国哈佛大学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的硕士项目曾要求中国员工的推荐人要写中文推荐信,而且最好手写,因为他们发现那些使用了最诚挚最美好语言的英文推荐,大部分出自被推荐人自己之手。我们这个民族的公信度正以让外国人措不及防的速度下降着,而我们却仍陶醉在自己对自己的赞美中:中国人民是诚实善良的!这岂不是全天下最令人捧腹的笑话吗?
  感谢那位以“诚信”命题高考作文的出题者!几乎是一夜之间被唤醒了,你发现身边充斥着那么多的丑行丑态:商业欺诈、假冒伪劣、偷税逃税、欠债不还、考试作弊……令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是,原先对这些行为早已司空见惯并在评论时已无多少憎恶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你,突然会对这些感到异常气愤。你会开始讨厌起原先的自己,认真地检讨原因,结论是盲目的自信和不负责任的疏忽。  于是你开始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温习和呼唤着它的名字:诚信!让你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如你一般,重新认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之于人和社会如同盐之于各式菜肴,须臾不可缺少。诚信是一种力量,她让卑琐猥劣者退缩、让正直善良者强大有力。诚信无形,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无数有形之身,养天地之正气,问人间暖凉。诚信永不褪色,她栖息在每一颗善良淳朴的心灵里,她播种繁衍在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诚信以卓然挺立的风姿和独树一帜的道德高度赢得众人的信任和爱戴,赢得财富和口碑。于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在新世纪初掀起了一阵崇尚“诚信”的风潮。
  漫步深秋的校园,望一眼张贴在宣传板和各个楼道上的各条宣扬“诚信”的标语:诚信为本、以诚赢天下……我的心中涌起一阵庆幸:诚信啊,我们是否险些将你遗弃?我们是否也因此险些被你所遗弃?所幸的是我们在你即将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又重新用双手将你紧紧握住。凉爽的清风,随风摆动的柳条,轻轻地替我抚开了紧锁的眉宇。抬头,旭日当空,透过那轮红红的太阳,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决心以诚信治国的国家的勃勃生机!

                  诚 信 天 下

               01经济法(1) 鲜 涛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的信与现在人们所说的诚信大体相同. 就是内心要诚实,说话要算数.那什么叫内心诚实呢?简单的讲就是不要存心隐瞒或者欺骗,说话算数,就是说你说了什么就一定要兑现你的承诺.两者主要表现在交往的过程中.
  诚信一词连用始于战国时期,如荀子有“诚信生神”一语。但诚信的观念却悠远得多西周周公的“战战兢兢”、“诚惶诚恐”,这是诚的表现;《礼记·中庸》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这说的是诚的行为;《中庸》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儒周敦颐也说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这说的是诚的意义;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庸》中对“诚”的释义是:“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从“信”来说,《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有“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论语·为政》说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从这些说法中,我们不难体会出儒家对于诚信的重视,将其与天理人性相统一,其实除了儒家,道家也讲“诚”,如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由此可见诚信在对于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文化呢?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许许多多的传统汇集成的,而传统也不过习惯为之.诚信作为文化,首先是一种观念,而观念是什么呢?观念”不过是行为前那一刹那灵魂的冲动(我语)”.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追求的是这种观念的冲动还是冲动背后的行为.显然两者并不能划等号.近几年来,由于大量的”假的现象”使得诚信问题凸陷出来.被提到很高的地位,甚至名之曰”战略”.但诚信仅仅只是道德价值观的一个部分.经常听到一些企业和个人说”树立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意识”.这里存在一个看似合理的推论,就是观念决定行为,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这里游侠们把诚信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急人所困,为人解忧,但这种价值追求是与儒家诚信的几乎是截然相反的。因为儒家的诚信中所追求的是“正义”,而游侠,司马迁认为是“不轨于正义”我觉得用”不究正义”更贴近,但另一方面,游侠“言必信”,“行必果”,“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这样的操行则令人钦佩,甚至千百年来,行为如是者追慕者比比皆是.可见,儒家所提倡的诚信不仅仅只是一种观念,而是有完整体系的.那种不将仁义的行为并不为其认同.但儒家之守也受到批评,如庄子说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在中国古代社会,同样出于诚信,由于价值取向是不同的,最终的表现结果也不同.而且不同的道德观念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存在冲突,其间必然涉及到一个取舍的问题.西汉时,吕禄作乱,吕友郦寄为息战祸,骗他出游而解除兵权,最终吕氏一党被诛灭却留下了“天灭郦寄为卖友。”虽然斑固后来解释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但何谓”见利”呢? 儒家有一个的论题:舜的父亲如果犯了重罪,大法官皋陶依法行事,要处以极刑,身居帝位的舜怎么办?不仅中国有这样的问题, 西方国家也存在,,在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犹太商人夏洛克对公爵说:“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
  《道德经》有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这里指出了道德仁义礼的等级性.唐朝皇甫松大隐士因之指出:“老聃烦于论德。”其实,老子正是看到了观念之间的不同而由此产生的冲突,才有此一说.此论意在调和各种道德观念的价值的冲突.
  就诚信来说.我认为对于某个个人的信用应当建立在整个社会普遍的道德理解基础之上, 而不是一味地从字面上遵从.强调”一诺千斤”在加强人内心的道德信念上是有意义的.然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我们更需要的是那些可以见意名状的行为.”小信之积可以为德”讲的是诚信的养成并不是诚信的含义.观念对于行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行为取决于所受之约束.观念仅仅只是约束的一种.而诚信观念本身的确定性又必须取决于各道德观念之间的平衡协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是有差异的.任何一个行为的背景是复杂的,绝不是完全由一种观念来支配的.表现出失信并不一定是诚信观念的缺乏或丧失,表现出守信也不一定是诚信的完全刻守.简单的归类只会让我们心生迷茫.凡此种种,多些考量,避免片面.才能有助诚信的理解与建设.”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这就是诚信天下的意思.


               助学贷款的信用危机


           01经济法班 黄艳萍

   
  诚信,在超前消费、享受至上等观念的反复冲击下,它应有的光采正被悄然淡化。身为高素质人才的老员工,我们不仅要维护个人的信用,同时还肩负着改善整个国家信用状况的历史使命。但在现实的乐章节中,却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部分老员工没有按时还贷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就是典型的一类。
  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帮助学校中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员工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为目的,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经济困难的员工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
  1999年开办的国家助学贷款,从去年到今年陆续进入首批贷款的还贷高峰。但是,这项单纯依靠员工个人信用作为条件的商业性质的贷款,正因为还贷记录不佳而动摇着银行开办此项业务的信心。不少高校毕业生此项贷款的违约率超过20%,有的高校甚至高达30%—40%。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一些去年入学的高校贫困新生至今仍然申请不到贷款,为交不上学费而焦急万分;另一方面,在对新的不良贷款考核异常严格的情况下,各个商业银行不愿再审批新的助学贷款,能拖就拖。带有很强政策性却又定性为商业贷款的国家助学贷款,正处于两难境地。
  国家助学贷款属于信用贷款,对发放贷款的银行来说,这种贷款的风险最大,再加上毕业生毕业以后流动性比较大,商业银行又缺乏有效的贷款跟踪管理手段和防范无担保贷款风险的手段,这些都进一步打击了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而老毕业生的还贷记录不佳,已经影响到了新入学贫困生的学习,使后者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难度增大。老员工的诚信问题,在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虽然老员工不还贷也有其他原因,比如考上研究生后没有收入,或是新工作的收入很低,难以偿还贷款,但因为国家助学贷款是老员工跨入社会的第一笔信用记录,还贷记录不佳的现象应该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
在当今社会,仅仅以“道德”、“诚信”来约束人们的言行,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惩治机制。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做得很好,有比较完善的惩治失信者的制度。比如美国的信誉局,信誉局的电脑记录资料是对社会各界公开的。如果某人的信誉有了污点,从此,他购买大件想要享受分期付款的优惠,商家一查信誉局的记录,便会拒绝他;他想找个好工作,用人单位一查记录,会觉得此人不可依赖;他要找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也会断然拒绝。
  在目前的中国,对失信者的惩治机制还没有形成,失信者付出的代价不足以抵付所得到的实际利益,很多失信者仍相当自在地生活在社会上。对失信犯规者惩处不力,实际上就是对守信守法者的侵犯。
  因而,要想改善国家助学贷款还贷不利的现状,就必须建立一套对违约者的惩治机制。比如:各国有独资银行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员工的个人信用档案,并纳入电子化系统管理,实现学校、银行间联网;在媒体上公布违约人姓名等信息;各用人单位和银行、海关、出入境管理单位在录用、发展新金融业务、出入境验放等业务时,先查验一下银行、教育系统发布的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等等。
诚至四海,信立人生。在良好的惩治机制下,相信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都会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

              诚信——不远的帝王条款

             01律师班 柳亚珍 014063113

  恪守信用,是一种美德,在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诚信精神更是被一直传诵着,不论现实世界还是文艺作品中都有许多令人尊敬的诚信者。考究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可见,谓“诚”,主要是指诚实无欺,《礼记.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朱熹说:“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调也。”(《朱子.语类》卷119)谓“信”,主要是指讲信用、重信誉、不欺不骗。杨雄认为:“或问信,曰:‘不食其言’。”(《法言.重黎》)“诚”“信”二字在本意上是相通的,许慎《说文解字》说:“诚,信也”,“信,诚也”。可得,就一般意义而言,所谓诚信,主要是指人与人相处时应该诚实无欺,讲究信用,言行一致。
  “诚信”作为一种伦理规范,一直受到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的大力提倡。但是,近些年来对伦理层面诚信的探讨和坚守,似乎越来越薄与淡漠。社会的开放,市场经济的运行,同时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在个人生活及商业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诚信”缺乏现象。但是在这个社会中缺乏诚信的个人、企业却往往会成为得利者。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是好东西呢?几千年前的教条在今天是不是还能沿用?今天的失信者成为既得利益者现实的存在,是否真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我常常为这些问题而陷入深深的思索,这缘何如此。
  首先,对于个人将立身处世的诚信原则弃而不顾的原因,我想到的是因为老祖宗所提倡的这种美德,没有任何监督和惩罚措施,一切凭你的自觉,作为制约的也仅仅是别人的眼睛。这就使得在中国这个拥有X万万人的国家里,很自然而然的出现了X千千不守信用的人。而这些不守信用的人中有一大部分是“混”得不错的。仔细探究这些“混出来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充满了偶然色彩,比如利用一次老朋友的关系,向你融一笔资金,然后再不露面;比如在创业初期和一些实力相比较弱的伙伴签订某种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人家的资源,等翅膀稍硬的时候,便把合作伙伴一脚踢开;比如面对诱惑的年轻人在毕业的时候于用人单位签订了几年的用人合同,但干了一年,就被一家薪水比原单位高几倍的公司挖走,迅速成有钱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结果都是失信者成了既得利益者。
  其次,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利益关系、经营思路的变化,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对于商界将不讲信用愈演愈烈的现象,我想到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承个人之诚信观,部分经营者法制观念谈薄、道德素质低,对于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缺乏理性、科学的认识。现在很多企业家认可绝对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故在满足个人及企业的私欲的“利润”与诚实守信等商业道德发生冲突时选择了“利润“。其二,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各种制约机制还没有完整地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规则与格局并不是依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进行。部分企业通过以劣充优、仿制假冒等不道德行为却可以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反之,若坚守诚信商业道德反而造成效率低下、成本过高。尽管这种现状是旧体制遗留下来的,但却在客观上为投机者提供了机会。其三,我国现行法制体系的不健全,对不道德企业行为规范不力、打击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变化,然仍不能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匹配。此外,立法滞后和种种法律漏洞下无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而给一些企业的违法经营活动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认识至此,总算可以明了何以“信守信用都说是美德,但钻美德的空子就很容易成功”的原因了。但若仅认识至此,也许有人就暗暗窃喜自己发现了“失信”将带来“成功”的“真谛”,所以社会上失信横行其道。但是暂搁窃喜,冥想一番,,则就会幡然醒悟:失信终将会暴露出来,和信用一起失去的是人格,没有丝毫侥幸的成分。
  有名故事为证:有个商人待人诚实,且酿得一手好酒,因而生意兴隆。一日他外出,把两坛子酒交由妻子出售。其妻见买者众多,便在酒坛中加入了半坛水,结果当天多赚了几十文钱。商人回来,闻之此事,大骂妻子无知,其妻大惑不解,商人告妻曰:“使假则败誉,败誉则无客,无客则无利。”果然,第二天该酒家门可罗雀,顾客稀少。你看,靠“失信”带来的利益如云一样飘走了。人是社会的人,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处于社会的各个主体间进行的不可能是单次博奕,而是N多次的博奕。在这个过程中,失信的行为一旦被发现,不仅会使该行为付出代价,而且,自己的信誉和将来也难免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让人们明白诚信和自身利益乃至成功之间的这种必然的良性关系?“诚信原则由于原本是道德规则,是绝对的、无条件,所以它涵盖的范围相当广,内容极为概括抽象,乃属一白纸规定”(梁慧星:《民法解释法》),因此,我认为要对过往“失信者可成既得利益者”观念的正面斧正,就需要切有实效性的制度予以推动,就需要加强“诚信”原则的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将道德泛化的“诚信”引入各种制度、引入法律以予明文规定,将致人损害的失信行为予以法律规定以纠正失信产生的种种社会不正义,从而使“不诚信者”能预见“失天下”的后果。到那时,社会信用体系健全,“诚信原则”将不仅仅是民法即法律上的帝王条款,还终将成为重信守诺、崇尚契约精神、信用至上的理性人格的帝王条款。
  对这一天,信之,期之,候之,而你我当从此刻开始准备迎接。

           如何让中国人诚信

           01民商 张致育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当全社会都在呼唤着一个古老的声音——诚信的时候,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到底应该如何重建全社会的诚信呢?一般来说,制度与法制可以增加非诚信成本而履行强约束职能,舆论可以履行监督职能。但是这样还不够,在某种程度上诚信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所以诚信意识的增强更应该在全社会弘扬尚德守信的文化传统,依靠文化熏陶提高全社会民众的诚信素养。
            一 中国诚信现状
  诚信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没有良好的诚信环境,市场经济体制无法顺利运行,更无法建立起稳定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都会陷入混乱,整个社会将处于一种无绪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政治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科技有了长足发展,文学艺术也硕果累累,好一派繁荣昌盛的大同世界的景象。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你是不是感觉到了人际关系的淡漠、传统诚信的落失呢?银广夏事件、ST猴王、ST九州事件是在我们学西方公司治理模式时发生的,胡长清之流“呼应”着政治体制改革和廉政建设,“虹桥”等豆腐渣工程的倒塌声更是不绝于耳,就连“衣着长袍”的王铭铭博导也趁着改革的春风在学术界大捞一把。更为可悲的是,中国的未来-老员工们,不是扛起批判的大旗,而是“以身作则”、“以身试诚”。高校图书馆被撕掉的杂志(为了不让其他人抄相同的论文),老员工论文的“网络化”,论文网的风靡一时,老员工“助学贷款”的还款低比率化,员工作弊的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等等,这些都是老员工的所作所为,而其所思所想如何呢?到底几个老员工想过我们的诚信、想过我们的传统文化呢?社会名流、普通大众暂且不说,代表中华民族未来的老员工在校尚且如此,他们成为建设者后会怎么样,这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面对社会中这些非诚信现象,我们怨天尤人没用,关键还是在于建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优秀的诚信传统,我们现代人的任务是重建我们的诚信。
                二 制度规制及其缺陷
  首先,我们要健全信用体系,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不守信用个人、企业的名单平台,增大非诚信企业、个人的行为成本,迫使其从个人利益的角度约束自己行为。像西方国家一样,每个人、每个组织建立一个信用库,记载每个个体、组织的信用历史,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西方国家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一个人要去应聘,组织就要查看他的信用历史,职业经理人的流动也涉及到信用。个人贷款、组织融资都要有好的信用历史。这样信用成为个人、组织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
  而这一体系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宏观、微观层面主体进行制度安排的过程。宏观方面,国家、政府出台制度法规来规范个人、组织间的行为,例如,对个人组织来说都有“欺骗罪”、“诈骗罪”等法规来促使其诚信,银行会制定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资金运动等等。就微观层面而言(例如,企业层面),企业要安排股东会、董事会、CEO经理层、员工的权责利关系以防止某一方的道德风险也就是非诚信。这一关系加上企业和外界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安排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对股东负责,CEO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而整个公司又受外界(中间机构、银行、政府、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制约。
             三 文化软约束的必要性
  一个社会制度再健全,非诚信问题还是会出现,就象中国哪个城市街道都有红绿灯,但是还是有许多人不遵守规则,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最终来说是因为一个社会诚信文化缺失。在欧美、新加坡等一些国家,大家会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并不是因为不遵守就会对自己经济有什么损失,相反,那些国家公民觉得不遵守规则自己就很弱智、很愚蠢、是很招人耻笑的事。用学术语言来说,他们不会背叛这种最基本的社会文化,他们背叛这种文化的成本是很高的远不是经济成本。与此类似,对我们的诚信建设来说,如果社会能培育出一种诚信文化,在这种文化下,如果哪个公民背叛这种文化而作奸犯科,社会中所有人都会小瞧他、认为其是弱智、是心理变态,并且他从此会变的孤独无群,那么人追求归宿、被人理解、被人认同的需求会使他不背叛这种文化。
  其实,不按规则办事,不遵守规则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而且,当这种表现蔚然成风,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并久而久之凝结成社会文化一部分,这时是最可怕的,因为它将歪曲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误导社会公民的行为,甚至最终颠覆整个社会。相应的,社会公民的非诚信行为其实也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如果这种行为被公民认可并久而久之凝结成社会文化,那对社会的危害就太大了,“劣行为驱逐良行为”就必然要发生。就象如果一个国家几乎人人非诚信,如果偶尔有少几个诚信者,那人们一方面觉得他们弱智,另一方面,非诚信者会把诚信者驱逐出系统。所以在此,我门就需要改良不遵守规则这一表现文化。
  综上所述,对我们的诚信建设来说,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制度、法规建设,并尽快完善我们的信用体系,另一方面,我们万万不可忽视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我们要花大力气,通过文化熏陶来软约束个人组织的行为,从而营造一个诚信的大环境。
            四 传统文化进行软约束的可能性
  说到文化模式,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是有很大区别的。西方文明是工业文明,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西方文化似乎已经过了其巅峰期,并且显露出一系列弊端。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使得西方很多学者开始向东方寻找解决途径。
如果西方文化更多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的话,那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着重解决人与人的问题。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重视人文价值,重视人的德性培养,主张以义导利,信用为重。提倡仁道、礼义、和谐,阐扬天下一家,天人一体。
  中国的诚信,是有着千年的文化存积的。中国的儒学一直是以“诚”为中心的理论。孔子在《论语》中曾把“信”看作“吾日三省吾身”之一省,又将“信”列入“文、行、忠、信”四教之一,还将“信”当作“五德”之一。除了《论语》之外,《孟子》说:“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这里的诚是真实无妄,诚实不欺的意思。孟子后来把诚高扬为自然界和人际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此后的《中庸》的儒学和宋代周敦颐、明代王夫之的儒学,都是以诚为中心的儒学。周敦颐明确的以诚作为其理论的最高范畴,他认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体是诚的来源,“仁义礼智信”的人伦五常和一切德行都以诚为基。王夫之也以诚作为其理论最高境界,并认为诚是“实有”。儒家的诚信,不是工具性道德,而是一种把重心放在自我修养上的心性道德,这种信用关系更具长远性和开放性。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信近于义”,讲得正是承诺的可期性。
在实践中,儒学也是为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文化繁荣做出了不朽贡献的。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四小龙”的腾飞,日本的发展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与儒学。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社会的诚信水平就是比我们高一个档次。
  我国现在存在着三大文化体系,即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欧美文化。他们之间有差异有冲突,但总方向应该在良性互动中走向融合。而中国文化要健康发展,必须以自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丧失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当然同时我们还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从儒家学说理论上对诚信的重视对诚信建设的作用、整个世界对儒学的态度(有热衷化趋势)、周边国家推行儒学的实践结果来看,儒学在我们国家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特别是在我们进行诚信建设的时候更不可忽视儒学传统文化的软教化作用。儒家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学说和西方文化精华的激发下,一定可以对我们的诚信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 发扬传统儒学文化,推进诚信建设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发扬传统儒学文化,推进诚信建设呢?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在上层建筑里面,儒学传统文化应该有与其作用相应的发展空间,当然我不是说要用儒家传统文化来替代社会主义学说(它们本来就具有相容性),只是要儒家学说作为一种文化而不是意识形态在上层建筑里发挥作用,用政府的政治力量推进儒学全民化,让儒学诚信精华深入人心。
  在微观层面上,首先我们要让儒学走进高校,在各高校开设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课程,而且是必修的,至少应该和“两课”齐头并进,特别是应该作为商学院、政治学院、理工科的核心基础课,因为传统儒学文化以廉为中心的政治道德,以忠信义为中心的职业道德,以恕为中心的人际道德,以孝为中心的家庭道德,这一学说体系,在老员工走上社会以后的生活、事业中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由个人组成的社会整体的诚信建设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传统文化要走出学者研究的书斋课堂,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点。政府和教育界要格外重视整理和发掘传统道德教育的遗产,让其精华部分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提高国民人文素质和改善全社会诚信水平服务。各地方各民族都要努力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使诚信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社会基础,要向新加坡、韩国学习,使儒学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再次,儒学还要和社会各行各业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例如说,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很需要和工商界结合,以儒学来熏陶企业员工,建设企业文化,构件一个人人讲诚信的组织。培育出讲诚信、“取之有道”、关心社会事业的工商业实业家。另一方面,工商界、经济界结合政治当局,推进传统文化全民化教育,构建一个人人讲诚信的大同社会。





               诚信与学术道德
               01民商 陈娟娟
   诚信的基本内涵:诚而不妄,恪守信用。诚信的基本要求就是言合其意。
中国的诚信观源远流长,历代君王贤达都崇尚“言必行,行必果”的道德理念,这也是华夏文化曾经辉煌的道德渊源。但有人讲:在当今社会中再坚守老祖宗那一套是否过于迂腐?在激烈的竞争中,尔虞我诈也是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灵活变通’,不仅在处理经济关系时,而且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也应该‘审时度势’,钻空子,走捷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诚信是一种美德,过去如此,将来更需要被发扬光大。以“实事求是”为本质的诚信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在学术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作为的根本保证。
  然而现在以抄袭剽窃、材料注水、虚假鉴定、内定奖项、他人代笔、买卖项目等为代表的学术腐败现象屡见不鲜,涉及的不单有出名心切的无名小卒,也不乏一些名声不菲的专家教授。造成的影响之大,至今我们仍能感觉到它的余波。学术道德的败坏,其严重后果不言而喻,若任其发展,必然导致抄袭成风,漫骂诋毁……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和进步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的复兴大业的实现只能变成空着楼阁。就我个人看来,它的根源在于名利,是名利遮盖了他们的眼睛,是名利冲昏了他们的头脑,也是名利混淆了他们的视听。
  接下来的不长时间里,同学们都将进入到论文选题或者实验阶段,藉此空间仅希望大家慎重对待诚信与学术道德的问题,自觉从自我做起,实事求是的作一点学问,学一点东西,而不要因为急功近利或者名利,走进那黑暗的死胡同。
诚信是近几年报刊上的热门词汇,各行各业都乐于把诚信作为其公司的宗旨之一,许多用人单位也把诚信作为其录用员工的重要指标。但是,就我感觉而言,诚信被某些人利用了,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花瓶。诚信是与个人素质、个人道德修养密切相关的,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诚信与受教育程度相关,但因人而异,部分老员工在这一点上面做得并不好,举个例子来说:借银行助学贷款不还、欠电费、电信费不交的大有人在。前不久,看到报道说上海要建立诚信指数,凡是诚信指数较低的市民将不能享受贷款等,这也是对市民诚心观念的一大考验。
  把诚信应用到学术上就是学术道德。说实话,当前社会上的学术风气实在是不怎么样,剽窃论文的行为屡见不鲜。其原因有很多,有人专门就这一问题的根源进行过剖析,在此不再赘述。不过,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在你们自己写论文的时候,有没有照抄别人的观点、结论而不标明出处的行为?我感觉,这也是学术道德的一方面。对比国外的论文与国内的论文,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国外论文的参考文献更多,往往有好几十篇。不是自己的观点、实验结论一定都给标上出处,这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面是很少见的。
  作为今后科研工作的主体,老员工、研究生、博士生更应该培养自己的学术道德。踏踏实实的搞科研,不应该为了一时的名利而毁了自己的一生!
学术腐败的产生固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的作用,但我觉得关键还是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问题。科研本来是一项严谨的工作,那科研人员也是受人尊敬的,如果连从事这项神圣工作的,原本应该有着最高尚道德的人都做出欺世盗名的勾当,人们是要慨叹世风日下了。我觉得学术剽窃是一种缺少起码职业道德的行为,对于净化学术风气也是大大有害的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多管齐下,治标与治本并重。在此,有几点体会:必须健全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例如对抄袭剽窃行为要界定明确,处罚得力;必须拓宽监察渠道,使学位评定、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竞标等行为透明化、公开化,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必须改革学位评定、成果鉴定等相关体制,例如取消将论文、课题经费简单量化的考核标准。同时,更应该加强教育系统和科研系统的道德教育,补上诚信这门德育课,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诚信健康的学术氛围。

上一条: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法律周系列活动三之法律面对面

下一条: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关于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